首架國產飛機廣州造!見證航空史上,無數的廣州“第一”!
1912年,“中國航空之父”馮如在廣州進行飛行表演。
1923年,第一架國產飛機“樂士文號”在廣州問世。
1928年,張惠長駕“廣州號”飛機首次環飛中國。
……
對翱翔藍天的渴望,讓廣州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浩瀚蒼穹的關注,在中國航空史上,廣州曾開創了諸多第一,飛行文化源遠流長。早在上世紀初,廣州就造出了首架國產飛機,“廣州號”也曾率先環飛全國。廣州也成為許多中國早期飛行家實現飛行夢想的搖籃,這些懷揣著熱血愛國心的航空先驅們,以非凡的勇氣為中國航空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今的廣州,國際航空樞紐功能不斷提升。在世界航線發展大會開幕之際,廣州正借助這個全新的平臺,以開放的姿態全速“啟航”。此刻,我們找尋當年的飛行足跡,專訪多名廣州航空界的威水人物,他們當中有“錢袋子”大管家,也有被稱作“五朵金花”的首批女飛行員,聽他們講述廣州飛行故事,以飛行史跡回首廣州的航空往事。
首架國產飛機廣州造
如今的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作為中國三大航空樞紐機場之一,是“一帶一路”沿線國際樞紐機場,擁有2座航站樓、3條跑道,2017年旅客吞吐量超過6500萬人次,位居全球第13位。尤其是今年4月啟用、全國單體最大的T2航站樓,讓白云機場的總體旅客吞吐量設計容量已提升至8000 萬人次/年。
說起老機場,也許更多人想起的是老白云機場,這座始建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機場是我國最早的民航運輸機場之一。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在布藝城和數碼城林立的廣州大沙頭,曾開設過廣州早期的機場和中國最早的航空學校,第一架國產飛機——“樂士文號”正是在此問世。如今這里已看不到任何與飛行有關的蹤跡,唯有曾做過飛行跑道、筆直無比的大沙頭三馬路讓人依稀猜測出往日的榮光。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大沙頭機場是水陸兩用機場,在大沙頭三、四馬路一帶,南起沿江東路、北至大沙頭新市場。1918年,孫中山下令在大沙頭興建機場,并于1922年任命楊仙逸為航空局首任局長兼廣東飛機制造廠廠長。次年3月,楊仙逸在大沙頭水陸機場附近建起了廣州第一個飛機“制造基地”——廣東飛機制造廠。
在楊仙逸的主持下,短短幾個月內這里便造出了中國的首架軍用飛機。廣州民間保護歷史建筑團體“古粵秀色”創辦人楊華輝告訴記者,這架飛機被命名為“樂士文”1號。這個名字來源于宋慶齡青年時代的英文名“ROSAMONDE”的譯音,同時有著“美好前程”的祝福含義。“樂士文號”的研制成功,被公認為中國飛機制造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廣州號”首次環飛中國
繼1923年成功制造第一架國產飛機5年后,1928年的廣州航空界又爆出了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件:機長張惠長駕駛B-5單翼五座陸上飛機“廣州號”,從大沙頭機場起飛,開始第一次環飛中國。
90年前,機長張惠長駕駛單翼五座陸上飛機“廣州號”,從大沙頭機場起飛,開始首次環飛中國。
上世紀20年代,中國的航空事業尚不發達,飛行員飛個百來公里,就是了不起的“長途飛行”了。那時,張惠長渴望喚起全國各界人士重視航空事業。當時,廣東從美國購進兩架5座單翼飛機,一架是陸上飛機,一架是水上飛機,分別命名為“廣州號”和“珠江號”。張惠長希望讓這兩架飛機先后環飛全國,使整個中國沸騰起來。
1928年11月11日,張惠長偕兩名飛行員和一名機械師,駕駛“廣州號”從廣州大沙頭機場騰空而起,6個多小時后飛抵武昌,時速達133公里,遠超當時的紀錄;幾日后,又從武昌飛抵南京。此后,“廣州號”先后飛抵廊坊、沈陽、天津、上海、南昌,12月18日 “廣州號”則攜帶紀念長途飛行的郵件回航廣州,安降在大沙頭。這次全國環飛歷時一個多月,空中分段飛行的時間總計49小時,飛行全程約5890千米,飛越了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11個省份。
這前所未有的壯舉,使“廣州號”每到一地,都能登上當地報紙的頭條,張惠長一夜之間變成聞名全國的新聞人物。1928年12月8日,另一架水上飛機“珠江號”由機長陳慶云領銜駕駛,從廣州出發,飛抵上海,與“廣州號”會合。兩架飛機如同一對比翼鳥,一同翱翔天際。
驚險飛行表演引追捧
除了1912年“中國首創飛行大家”馮如那場為人熟知的飛行表演,3年后的1915年,廣州舉行的兩場飛行表演都引起老百姓萬人空巷的關注。
一場是1915年1月17日。當時的試飛在廣州北較場進行。飛機是花了2.5萬港元從美國山打哥埠卡喇士公司購得。當天的飛行員是廣東新會人、留美飛機師陳桂攀。聞訊趕來的參觀者早早擠滿廣場,被當時報紙形容“士女之到場參觀者已如山海矣”。
當陳桂攀開動發動機時,巨大的轟鳴聲在場內震耳欲聾,聲浪使得所有的觀眾都塞住了耳朵。很多人第一次親眼見到了飛機騰空而起的全過程:先是飛機的螺旋槳由慢至快地轉動,然后飛機在陸地上加速、轉彎、前進、轉彎、前進……來回四次轉圈,在預備跑道上使馬力逐漸加大,到主干道準備騰空時,先由十多個人把飛機牽著,讓它更飛快地加速……突然,眾人一撒手,飛機如箭一般,向東方沖去……看著遠去的飛機,全場觀眾興奮地鼓掌歡呼。
然而,就在飛機即將騰空的時候,機身略歪了一下,向場內北邊一處墳地直沖而去,飛機的一個輪子被卡在了墳頭上。機身劇烈地震動起來,轉瞬間,飛機180度翻身、停了下來。伴隨著轟隆一聲巨響,陳桂攀被拋至兩丈多高,重重地摔在地上。全場觀眾一片驚呼,場內一片混亂,試飛失敗了。
不過這次試飛失敗,并沒有減弱廣州人對飛行的向往。另一場飛行表演很快在1915年底上演,由飛行家、廣東開平人譚根在大沙頭表演。表演當天,雖然北風呼嘯,但觀眾人山人海,盛極一時。
據1915年11月15日的《大公報》報道:(飛機)乘風破浪,其航線由場外取道東方,駛至鴨墩關海面,轉舵折回,約離岸一千尺,飛機即高出水面,凌空直上,飛至四千二百八尺。該飛機逆風駛回大沙頭,環繞場上,復又飛往東山,計列四次……表演雖然只有20分鐘左右,但現場掌聲雷動,群情激動。接下來的飛機載人上天表演更是讓觀眾驚心動魄。眾人屏著呼吸,只見飛機漸漸向海面飛去,向著嶺南大學(今中山大學)海面急馳,一昂頭,凌空直上蒼穹,千萬雙眼睛盯著藍天,爆發出一陣驚嘆。25分鐘后,飛機逐步回落水面滑行,淡藍的水面劃開一排雪白的浪花。
廣東人馮如:
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制造者和飛行家
馮如設計制造的飛機。
在航空史上,涌現出不少誕生于廣東的大人物。被稱為“中國航空之父”的馮如就生于廣東恩平的一個貧農家庭,他是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制造者和飛行家。
馮如自小便一直懷揣著飛行夢。1903年,當得知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后,馮如決心要依靠中國人的力量來制造飛機。他得到當地華僑的贊助,募集資金1000多美元,于舊金山以東的奧克蘭設立了中國人的第一家飛機制造公司,名叫“廣東飛行器公司”,任總工程師。經過好幾次試飛失敗之后,1910年,馮如駕駛他制造的第二架飛機在奧克蘭進行飛行表演大獲成功,并獲得美國國際航空學會頒發的甲等飛行員證書。
1911年2月,馮如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毅然帶著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到中國,一腔熱血報效祖國。1912年8月,馮如在廣州燕塘較場公開飛行表演,宣傳航空事業。但不幸的是,在飛行表演中,因為躲避跑道上兩個嬉戲的孩童,馮如操縱飛機沖上天空,飛機卻失去平衡、零件損毀而墜地。一代英才也因傷重不治,最終犧牲。
彌留之際,馮如仍對中國的航空事業念念不忘,囑咐身邊的助手道:“吾死后,爾等勿因是失其進取之心。”那一年,馮如只有29歲。他死后,被追授為陸軍少將,遺體安葬在黃花崗,并立碑紀念,被尊為“中國首創飛行大家”。
耄耋老人朱德慈:
見證廣州國際航空樞紐成長
今年97歲的朱德慈是南航原總會計師、高級顧問,被譽為“南航資本運作第一人”。作為廣州民航的親歷者、見證者,朱德慈親歷了廣州民航的歷史變遷。1949年11月,震驚中外的兩航起義發生。當時年僅28歲的朱德慈參加了兩航起義。上世紀50年代,朱德慈復員來到廣州,投身保產復航等工作,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事業發展的開路先鋒之一。
“那時的國內民航真是一片空白,完全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彼時承擔著民航局財務重任的朱德慈,也見證了廣州民航從艱難起步、到如今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發展。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廣州僅有以天津為基地經北京到武漢再到廣州的幾趟航班,和以廣州為基地飛往湛江的幾架捷克制造的小飛機;六十年代,廣州民航先后引進了蘇制“立2”“伊爾14”運輸飛機,主要用于播種、滅蟲、滅火等通用航空業務。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機會。此時朱德慈已60多歲,面臨退休。當時的民航廣州管理局局長于延恩上任當天找朱德慈談話,于延恩一句,“你要保重身體,我們有好多事情要辦”,這才留下了朱德慈。
1997年,正值南航海外上市沖刺階段,已76歲高齡的朱德慈再度出馬參與海外路演。從第一站新加坡,到倫敦、舊金山、芝加哥、紐約,再到最后一站我國香港,共6個國家17個城市,朱德慈全程參與。“馬不停蹄地奔波,一個地方講完換一個地方講,根本沒有休息。”但這一切在他看來卻是值得的,“也算是勉強完成了這項任務,最后在紐約掛牌,是比較成功的。”朱德慈說。
“五朵金花”之龔倩:
中國民航首批自主培養女飛行員
中國是世界上擁有女飛行員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2016年中國女駕駛員持有執照總數共646件。在南航5000多人的飛行員隊伍中,張漫綠、吳鴻艷、劉曉琳、龔倩、王淇被稱作南航的“五朵金花”。這“五朵金花”是中國民航自主培養的第一批女飛行員,2007年同屆大學畢業后即進入南航。如今在中國南方航空飛行總隊擔任機長的龔倩,便是其中之一。
龔倩說,畢業那年看到女飛行員招生信息,就躍躍欲試地報了名,一路過關斬將,從1000多名女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民航自主培養的首批女大學生飛行員。她坦言,自己當一名飛行員的想法,始于家庭的熏陶,父母都在民航業內工作,她從小就對飛行耳濡目染,“小時候我對做飛行員有著美好的憧憬,當時知道有這樣一個機會就想試試。”
2003年,龔倩考入中國民航飛行學院,2006年她到洛陽分院開始學習飛行。回想起過去學習的日子,她愈發深刻地體會到這個行業的艱辛。“你得經常把160多噸的飛機用200多公里的時速飛到一個窄窄的跑道的指定位置,同時還要讓乘客感到安全舒適,這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功夫。”這必須經歷成百上千次的重復訓練,同時還得考慮天氣和實際運行情況。
經過漫長艱苦的訓練,龔倩終于戴上了作為機長標志的“四道杠”。她直言,克服了這么多的困難后,正式成為機長的儀式只是一個最終的認可。“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所以那一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樣欣喜若狂。”
老“航空人”吳國翔:
雙胞胎兄弟取名“國飛”“國翔”
站在世界航線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的舞臺上,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委市場發展部總經理吳國翔侃侃而談。
事實上,吳國翔是位老“航空人”了,從小生活在機場的大院里,父親是一名飛機修理工。“我和我哥是雙胞胎,一個叫國飛、一個叫國翔,國家飛翔,寄予著我父親這一代老民航人的希望。”他說,那時的飛機還是蘇制的螺旋槳飛機,客艙是半密閉的,沒有增壓系統,只飛國內幾個主要城市,在空中飛行時,顛簸和壓耳都特別厲害,而且只有日航,沒有夜航。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家里有了黑白電視,他才第一次知道,世界上還有波音747這樣可以坐幾百人的大飛機。“當時我心里想,什么時候自己也可以坐上這樣的大飛機,飛到國外去看一看”。
1997年,吳國翔大學畢業分配到南航。那時民航已經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七家航空公司已經換成了清一色的波音、空客、麥道噴氣式飛機,飛到全國140多個機場。不過,那時的南航就是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飛機數量接近100架。“不過,我們只能飛到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這些近距離的亞洲國家。1996年之前,我們每天從廣州飛十幾班到我國香港地區,去歐洲、美國、澳大利亞這樣的遠程地方都需要去香港地區中轉。來廣州的外商,特別是一年一度的廣交會,外商的代表都要繞道香港地區。”
1995年,南航接收中國首架波音777飛機,由此開通了廣州-洛杉磯航線。
直到1995年,南航正式引入波音777雙通道遠程寬體客機,開啟了飛向歐美澳遠程市場的國際化征程。
圣大通航
河南圣大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
QQ:3107565733
電話:400-6111-821
郵箱:shengdahangkong@163.com
地址:河南省永城市經濟開發區南外環路永城機場